首页
走进航天兆丰
企业文化
产品服务
新闻科普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公司简介
董事长致辞
发展历程
发明专利
肥料登记证
荣誉展示
研发团队
CORPORATE CULTURE
文化理念
企业座右铭
PRODUCT SERVICE
复合微生物肥
高浓缩微生物菌剂
腐植酸水溶肥
NEWS
知识科普
媒体报道
成果展示
新疆航天兆丰科技
首页
走进航天兆丰
公司简介
董事长致辞
发展历程
发明专利
肥料登记证
荣誉展示
研发团队
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企业座右铭
产品服务
复合微生物肥
高浓缩微生物菌剂
腐植酸水溶肥
新闻科普
知识科普
媒体报道
成果展示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科普
>
媒体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2024-05-18 19:13:25
新疆航天兆丰科技有限公司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于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期间首次提出
2.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矛盾和问题是科技创新的导向。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表示
3.要注重永续发展,既要保障当代人吃饭,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不能再滥占耕地、粗放经营、超垦过牧。要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补贴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搞好粮食流通储备,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10日)
4.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如果耕地都非农化了,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就没有了。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62页
5.我国十三亿多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农业形势好的时候,往往容易麻痹松懈。因此,我首先要特别强调一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59页
6.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2014年5月9日、10日),《人民日报》2014年5月11日
7.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推行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完善节水、节肥、节药的激励约束机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更好保障农畜产品安全。对山水林田湖实施更严格地保护,加快生态脆弱区、地下水漏斗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区治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014年12月9日)
8.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实现眼前的粮食产量稳定,又要形成新的竞争力,注重可持续性,增强政策精准性。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2月10日),《人民日报》2015年2月11日
9.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就做好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作出的指示(2015年5月),《人民日报》2015年5月27日
10.经过长期发展,我国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一些地方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2015年10月26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83页
1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12.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这项工作关系六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21日)
13.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
--在广西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7年4月19日-21日),《人民日报》2017年4月22日
14.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着力解决土壤污染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两大突出问题。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2017年5月26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36页
15.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提高农膜回收率,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利用。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2017年5月26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36页
16.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51页
17.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
18.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03页
19.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03页
20.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21.现在,不顾资源环境的事还不少,围湖造田、围海造地、过度养殖、过度捕捞、过度放牧等现象还大量存在,种地还是大肥大药,一些缺水地区还在搞大水漫灌,秸秆、粪便、农膜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和利用。那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决不能再延续下去了!正所谓“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04页
22.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古人都知道,“天之所覆者虽无所不至,而地之所容者则有限焉”。要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切实改变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对东北黑土地实行战略性保护,扩大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范围,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加大近海滩涂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分类有序退出超垦超载的边际产能。要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上取得新突破,让保护生态环境的不吃亏并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04-405页
23.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制定和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法。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年5月18日),《求是》杂志2019年第3期
24.农村环境直接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后花园。要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比重,完善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制度。
--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年5月18日),《求是》杂志2019年第3期
25.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就离不开农业现代化。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农业是不可或缺的。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农业科技大有潜力、大有可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不断提高!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在黑龙江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时讲话。
26.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9年3月8日),《人民日报》2019年3月9日
27.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28.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一般性辩论会上提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具体时间和目标。
29.农业“集成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和模式,协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1年9月30日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中明确提出
30.“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
31.“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动物、植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农业农村界别委员时提出
32.“向森林、向江河湖海、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两会期间指出
33.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更高层次的新期待。着眼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适应日益多元的营养健康食物等消费需求,重点围绕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方向,推出一批新一代农业生物产品,建立生物农业示范推广体系,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产业体系,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居民消费升级和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22年5月8日,《国家发改委“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
34.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35.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
36.“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37.“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
38.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为您推荐
神奇的微生物与绿色农业-保护耕地
神奇的微生物与绿色农业-提质增产
神奇的微生物与绿色农业-减肥减药
神奇的微生物与绿色农业-变废为宝
2023年7月27日李邑飞书记到新疆航天兆丰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马兴瑞书记到新疆航天兆丰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知识科普
媒体报道
成果展示
在线咨询
微博